日前,2020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(简称iGEM)全球总决赛在线上举行。由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带队,全区5所学校的11名同学,克服了疫情困难,经过不懈的努力和精心的准备,与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256支代表队同场竞技,最终斩获金牌。其中我校参赛同学6人,在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,他们分别是:薛轶凡、傅冰清、吴诗雨、邵任飞、杨子曰、周致和(排名不分先后)。
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(iGEM),即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,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(MIT),比赛内容涉及生物学、计算机科学、数学、艺术设计等多手机,是目前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最高学术型科研大赛,被誉为“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世锦赛”。其理念在于鼓励大学生和中学生积极创新,用创新去改变世界,通过解决世界面临的日常问题来突破合成生物学的边界,施展自己的才能。
iGEM创始之初仅是针对在校本科生的校内竞赛,后逐渐扩大到研究生以及高中生。涵盖多手机的iGEM团队需要利用标准生物模块(Biobricks)来构建基因回路、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,实现对精致复杂人工生物系统(artificial biosystem)的预测、操纵和测量以完成比赛。
夺金的JACOXH_China团队由华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专家指导,在近一年的参赛历程中进行了走访调研、项目选题、科学实验、数学建模、社会实践、美术设计、网站开发等多个过程,尤其在今年全世界新冠疫情肆虐的大环境下,克服了重重困难,完成了比赛要求的各项任务,最终以扎实的项目、出色的答辩赢得了评委专家的高度认可,一举夺金。
团队项目“蚯蚓养乐多”——蚯蚓肠道菌种改造,通过基因工程技术,设计了一个“行走”的土壤汞污染检测与治理生物系统:构建一种具有汞离子感应、汞离子监控显色以及汞离子固定修复功能的工程菌,一旦发现土壤中的汞离子则能显色表达并将其固定为低毒性的稳定HS。将工程菌移入蚯蚓体内繁殖,并跟随蚯蚓“行走”排放,这样实现了移动式的土壤汞污染实时监控与防治。
近年来,龙八努力搭建平台,依托各方之力,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创竞赛培养创新能力、拓展国际视野,不仅在国内外科创竞赛上收获奖项,也培养了大量优秀学生。学校将继续推进科技创新工作,助力学生成长。
学生感言:傅冰清
今年夏天,我有幸成为iGEM参赛队伍的一员,参与设计转基因生物产品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感受到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化为通往宏大目标的阶梯,感受到教科书上的文字被赋予了意义,更增添了我学习和前进的动力。
邵任飞
参加iGEM比赛是高中生涯中非常宝贵而难忘的经历。繁忙的学业之余腾出时间开会、讨论。制作项目是对我本人的莫大锻炼,实验和美工的负责也使我的学识长进不少。同学和老师的汗水最终得到回报,无疑是开心感动的,希望以后能多多参与这样有益的活动。
周致和
经过这次活动,我对记者的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,也体验了农科院院士们紧张的工作日常。在活动中,我收获了团队拼搏而得来的成功与喜悦,自身的实践能力,思考能力也有大幅的提升,相信这些经历会让我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涯中受益匪浅,我也将因此而更加出色!
杨子曰
在这几个月的课题过程中,我学习到了许多高中课本中没有的生物知识,明白了分工合作的重要,感受了与外国评委进行纯英文答辩的过程,明白了英语口语的重要,也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,这次课题研究令人收获满满。